2025年上半年,受美国“对等关税”影响,手机主营厂商将订单与产能自我国加速移出,叠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消费不振带来的需求增速放缓,拖累我国手机出口量价齐降。展望全年,受对美出口明显下降的拖累,我国手机出口额将承压并减少。
1
受供需两端影响,
我国手机出口收缩
(一)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量值双降
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呈现“量值双降”表现,出口额497.9亿美元,同比下降8.4%,出口量为3.4亿部,同比下降7%,出口量是201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其中,二季度出口同比下降17.8%至218.4亿美元,为自2013年同期的最低值;6月出口额同比下降8.8%至74亿美元,出口数量同比下降3.7%至6117.9万部,量值均已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
出口均价下降是我国手机出口额减少的重要原因。受苹果iPhone产品整体销售不及预期及其订单产能外移影响,占我国手机出口额过半的iPhone机型比重降低,导致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单价同比下降1.5%至每部146.3美元,其中6月出口单价同比下降5.3%至121美元,已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
(二)全球需求增速较预期放缓
我国手机产能在全球占据较高比重,我国手机出口明显受到全球需求变化影响。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全球经济波动与消费者支出缩减,导致手机需求增速较预期放缓。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2025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2.95亿部,同比增长仅1%,虽然出货量维持着正增长,但同比增幅已经在2023年四季度后连续六个季度收窄。IDC在5月曾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全年增长预测自2.3%下调至0.6%。国际数据公司Canalys数据则显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是六个季度以来的首度下跌。
尽管出货量较预期放缓,但仍在维持的低速增长也反映出各大厂商在消费者情绪谨慎和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依然坚守经营基本盘。全球出货量前五大厂商普遍表现稳健。
(三)订单产能外移显著影响我国出口
近年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各国意图通过加强吸引手机制造本土化,完善本土产业链供应链,手机订单产能从我国向印度、越南等国转移,致我国手机整机出口承受压力。今年受美“对等关税”扰动,手机订单产能加速自我国外移,拖累上半年我国手机出口同比下降。2025年以来,我国在手机主要进口国家中的份额均有所下滑。
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受关税及整体行业放缓影响,全球智能手机产量预计将在2025年同比下滑1%,此前2024年同比增长4%。中国、印度和越南占据了全球产量的90%以上,预计2025年不同国家的产量增速将呈现参差不齐的态势。
作为重要市场,美国进口手机情况侧面反映了在“对等关税”下的全球订单产能布局变化。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5月,美国自我国进口手机249.5万部,同比下降74%,份额萎缩至23.8%,进口量和份额均降至2007年以来单月最低水平。同期,美自印度进口同比增长261.2%至533.9万部,印度份额升至50.8%,成为美国手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美自越南进口同比增长183.3%至5.5亿美元,在进口额上首超我国。前5个月,美国自我国进口同比下降27.4%至3173.1万部,我国份额已较上年的78.2%跌至50.8%。
目前在全球市场,为避免库存积压的主营厂商下调生产目标,渠道中的厂商库存维持正常水平,为下半年新近发布机型的补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有望推动行业需求水平在下半年维持增长。由于关税政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美国市场中的主营品牌厂商维持了较高的库存水平,并在二季度内提前大量备货。
2
我国手机出口主要市场情况
(一)我国对美出口明显下降
上半年,按出口额统计,我国手机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阿联酋、荷兰等,除美国份额有明显下滑外,其余市场结构保持稳定。受美国市场拖累,我国手机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同比下降8%至255亿美元,占我手机出口总额的51.2%,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数量为8114.3万部,同比下降5.8%。
上半年,美国已落至我国手机出口市场的次席,份额自上年的23.4%跌至18.8%,我国对美的出口量值降幅明显低于总体。受美“对等关税”及各主营厂商订单产能转移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手机对美出口93.7亿美元,同比下降26.4%,绝对值较上年同期减少33.7亿美元,对美出口量同比下降22.3%至2893.3万部,出口量是2007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我国手机订单产能的外移是对美出口萎缩的重要原因。虽然美政府暂时将手机产品在内的部分电子信息产品豁免“对等关税”且此前未被纳入美301征税清单,但受到我与印度、越南间的潜在关税差以及外资厂商对美关税的不确定预期影响,我国的订单产能已加速外流。
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同比持平,但已优于我国整体出口的降幅水平。上半年我国手机对新兴市场出口174.3亿美元,占我手机出口总额份额小幅提升至35%。出口量为1.9亿部,同比增长0.4%,出口量占比小幅提升至56%,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日益凸显。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单价不足100美元,该市场对我国手机出口额的支撑力仍远不及平均单价为314美元的发达国家市场。
此外,东盟是我国手机厂商当前布局的重要市场,对我国手机出口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上半年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额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我国出口份额已较上年的7.7%升至10.5%。其中对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额有至少两位数的增长。据Canalys数据显示,我国国产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出货量比重已超六成。
(二)印度、越南已大量承接我国转出订单产能
在美国持续收紧的出口管制与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印度、越南等国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外资等政策,引导行业主营企业本地化生产,扩大本土产能与出口水平。
1.苹果公司加速扩充在印产能布局。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市场,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其“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大型制造生产激励(“PLI”)以及促进电子元件、半导体制造(“SPECS”)等政策,吸引外资制造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为进一步促进电子元件生态系统的发展,印度政府在4月8日推出了总额达2291.9亿卢比(折合26.8亿美元)的电子元件制造计划(ECMS),以扩大激励企业在印度投资设厂。国际数据公司Counterpoint研究显示,预计印度手机产量在2025年全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苹果公司的iPhone产品是影响我国手机出口最重要的变量。苹果公司计划通过鸿海、和硕及印度本土塔塔电子等代工厂承接来自我国的订单产能,Counterpoint数据显示,苹果计划将印度生产iPhone比重提升至25%-30%,而2024年的这一比例仅为18%。此前苹果公司每年在美国销售超过6000万部iPhone,其中约80%在中国制造。
2025年以来,在美销售的iPhone绝大多数已通过印度本土生产。印度海关数据显示,富士康从印度出口的iPhone几乎全部销往美国,远高于2024年50%的平均水平。主要品牌厂商已在印度设立工厂或由代工厂生产。印度手机进口量已经从2014年的2亿部降至2024年的190.4万部,萎缩超99%,2025年前4个月进口仅剩17.1万部。
在承接了大量订单产能的基础上,印度多次调整降低手机零部件进口关税,约帮助手机产业链每年节省千万美元关税。在印度产业配套尚未完备的基础上,更多手机关键零部件自我国出口到印度进行整机组装,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我国手机零部件对印出口同比增长199.3%至52.4亿美元,连续9个月保持100%以上的同比增速,印度占我国手机零部件出口比重自2015年全年的1.5%提升至上半年的48%。
2.越南、印尼等国产能份额有所提升。受美关税影响,预计越南2025年的产量将在三星的推动下实现增长。在我国手机订单产能受阻的情况下,越南生产的三星手机明显受益,二季度三星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9%,增速远大于其他主营厂商。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其位于越南太原省和北宁省的工厂主要生产手机设备,是三星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行业数据显示,三星在越产量占其智能手机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越南工贸部此前表示,三星手机出口额占越南手机出口总额约90%。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自越南手机进口量较2019年峰值下降3624.8万部至821.6万部,连续第三年同比下降,占美国份额一路下滑至5.4%。而在今年前5个月,美国自越南进口同比增长156.6%至847.4万部,份额回升至13.6%,其中5月当月份额已提升至22.4%。
此外,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的手机重要产地,近年也在手机产业加强布局,吸引外资扩大本地生产。不断发展的经济、人口和高端消费者需求也将为印尼手机产业发展提供巨大潜力。为提振国内制造业、寻求更多投资保护其本土产业,印尼政府要求国内生产销售的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率,此前因本土化率受限的苹果iPhone 16系列产品,在今年3月份,其本地组件含量已超过最低门槛,因此将重新在印尼市场发售,并与印尼政府达成新的投资协议。此外,三星、OPPO、小米等主营手机厂商均已在当地设厂。
3
2025年我国手机出口量值均将承压
作为全球手机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手机出口继续受到全球需求收紧的影响,国际数据公司IDC对202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的预测已下调至0.6%。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持续提高、换机周期的延长等因素对产品需求亦有抑制影响。此外,美方持续提高关税和传递科技脱钩的信号,即使在手机产供链的效率和完整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全球手机产业的供应链布局和贸易流仍将加快调整,对我国手机全年出口构成明显压力。
(执笔:中国机电商会 电子信息分会)